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各国现代化走过的道路形形色色,没有两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三大要素是:所有制形式、经济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国家权力结构。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次形成的,形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三大因素都将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结构完善化或僵硬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围绕“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建议:所提炼主题明确、合理,源于材料。 史实充分,逻辑严密,表达通顺。总结升华 【示例一1】主题: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现代化是在市场主导下实现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逐渐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在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自由市场竞争的基础上,英国实现了工业化,其民主制度也得以进一步发展完善。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尝试以后,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国家和政府的统一规划之下,苏联的工业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也实现了工业化。 总结:英国和苏联的现代化之路发明,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采用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获得成功。 【示例二】主题: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适时改革。 资本主义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主导下的自由放任式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种经济体制也导致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日益突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面对危机,罗斯福新政在坚持私有制的前提下,大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逐渐走出危机。也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新模式,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继续调整,使得资本主义不断成熟完善。 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国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经济比例日益失调,管理机制日益僵化。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的经济体制越来越走向僵化,逐渐积重难返,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后,苏联最终解体。 总结: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因时改革使得自身重获生命力,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没有适时而变,日益走向僵化,最终失败。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围绕‘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通过材料信息“各国现代化走过的道路形形色色”可拟出主题: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然后,根据“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三大要素是:所有制形式、经济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国家权力结构”,结合所学,可以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例进行说明,英国的现代化是在市场主导下实现的,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最后总结,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应采用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获得成功。根据题目要求拟出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也可。注意主题明确、合理,源于材料;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开埠通商后,中外贸易不断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直到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才开始缓慢增长。17世纪末,利物浦商人的第一艘奴隶船进行非洲航行。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这种充满血腥味的三角贸易一本万利。随着工矿业的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急剧增长,利物浦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进行。这里成为从国外运进棉花等原料和英国出口制成品的最重要港口,其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利物浦的人口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利物浦在经济上的本质差异,并简析利物浦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这条道路应是

A. 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

C.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查看答案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力图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C. 推进了俄国的民主进程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查看答案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B. 两党制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C. 总统的权力遭到一定削弱    D. 两党政治理念出现根本分歧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色诺芬尼意在

A. 批判教权主义

B. 突出绘画的多样性

C. 维护民主政治

D. 强调人文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