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此之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以及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所有机构,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一些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自身生存,不得不按照有利于别人的规则行事,处处受制于人。美国等西方强国即是全球化游戏的主角,又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化。我们认为,把全球化的实质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是片面的,但这种看法的产生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并非空穴来风。

——《从“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界90年代以来促使这一现象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请就材料二的一种观点或多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全球公司出现。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的交通和通讯方式 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 为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赞同观点一: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化。理由: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角度看, 西方资本主义扩张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开看,存在国 际经济不平衡秩序,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占主导的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赞同观点二: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化。理由: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看, 美国主导着世界经济体系;从二战后的政治格局看,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 赞同观点三: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理由:全 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合理的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 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吸收资金、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贸易全球化、生成国际化等。 【解析】 (1)表现:主要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总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可知表现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组织成立;“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可知表现二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合作场景的变化以及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可知表现三全球公司出现。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原因。从根本原因、主要力量、国际环境、体制保障、技术手段、市场等方面概括。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自身生存,不得不按照有利于别人的规则行事,处处受制于人。美国等西方强国即是全球化游戏的主角,又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化”可知,观点一是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化。依据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得出。“美国等西方强国即是全球化游戏的主角,又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可知观点二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化。依据可以从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实力的变化得出。“把全球化的实质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是片面的”可知,观点三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依据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可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同事,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骞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骞的撑持下,南通选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聋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实业。然而随着张骞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有胜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骞: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二安德鲁·卡耐基(美国工业巨头、著名慈善家)1889年曾指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公益慈善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骞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彼此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材料二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2)给句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便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列强争抢中国市场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危机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来,大陆与台湾的政界人士的交往对话中,双方多以“先生”“女士”相称。近代以来中国人际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女士”的称呼是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辛亥革命后

C. 新中国成立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建立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