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修正主义领导人也起了作用——满洲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侵略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满洲事件”的含义。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满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1)含义: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国联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日本侵略。 影响:中国东北沦陷,中国战场的局部抗战开始;助长意大利和德国在非洲和欧洲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 (2)加强了同盟国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修正主义领导人也起了作用……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日本侵略、国联绥靖政策等方面概括“满洲事件”的含义。再从中国抗战、意大利和德国侵略气焰、二战的全面爆发等方面分析“满洲事件”的影响 (2)本题根据材料二“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同盟国合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收回领土、台湾问题等方面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清朝建立到戊戌变法之前,清朝的中央军事机构有过微调,也有过改革的探索,但没有根本的变化。直到“清末新政”时期,中央军事机构改革才真正展开。中央军事机构各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将单一的兵部一化为三,形成了陆军部、海军部、军咨府三位一体的新的中央军事机构。各机构内部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实现了中央军事机构对军队建设、管理和指挥能力的提高,并且对其后的中国军事机构改革、对中国的政局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军事近代化从“器物领域扩展到“制度”领域,是从军队基层层面到国家中枢层面的一次升华。

—摘编自张麟《清末新政时期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二战后美苏两国几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由于“冷战”这种疑似临战态势的不断持续,刺激了国防工业,从而“造就了美国尖端技术”。而更重要的是给了美国以拉拢资本主义同盟者的天赐良机。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到60年代末,美国决策者认为传统的是非标准应该检讨。尼克松解释说:“今天,‘主义’已经失去活力……我们的目标是要清除掉外交政策中所有敏感的、情绪化的东西。”基辛格也说,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将依据他们的行动,而不是意识形态来判别别的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陶文钊《中美关系100年》

材料三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调整与中国关系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在清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的同一天,明治天皇睦仁也针锋相对的颁布了宣战诏书,其中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列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并称开战原因在于“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等。日本在战争期间对国际舆论的拉拢和利用,甚至不惜使用金钱收买欺骗等卑劣的手段。但我几乎看遍了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媒,没有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美国公众阅读的资料。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行采访。

当时许多西方媒体有关甲午战争的报道,被美化成了大和民族主导下的“文明之战”,1894年8月12日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报》露骨地评论道:“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放两股势力,西方国家之间会更亲近日本。”

—据张晓玮、张鹏《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中日危机公关》等

根据材料,就中日两国在舆论宣传上的做法,取一个或几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一方面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约,通过美国在西欧的驻军和核武器来“保护”西欧安全。这说明了

A. 西欧与美国之间既依赖又竞争

B. 西欧与美国之间结成军事同盟

C. 西欧国家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

D. 美国在西欧的政治地位已丧失

 

查看答案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日本从落后的战败国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化强国,从导致日本经济起飞的国际环境看,其主要动因是

A. 朝鲜战争爆发的刺激

B. 美国的扶持

C. 东亚国家腾飞的启示

D. 冷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