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在清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的同一天,明治天皇睦仁也针锋相对的颁布了宣战诏书,其中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列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并称开战原因在于“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等。日本在战争期间对国际舆论的拉拢和利用,甚至不惜使用金钱收买欺骗等卑劣的手段。但我几乎看遍了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媒,没有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美国公众阅读的资料。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行采访。
当时许多西方媒体有关甲午战争的报道,被美化成了大和民族主导下的“文明之战”,1894年8月12日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报》露骨地评论道:“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放两股势力,西方国家之间会更亲近日本。”
——据张晓玮、张鹏《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中日危机公关》等
根据材料,就中日两国在舆论宣传上的做法,取一个或几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一方面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约,通过美国在西欧的驻军和核武器来“保护”西欧安全。这说明了
A. 西欧与美国之间既依赖又竞争
B. 西欧与美国之间结成军事同盟
C. 西欧国家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
D. 美国在西欧的政治地位已丧失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日本从落后的战败国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化强国,从导致日本经济起飞的国际环境看,其主要动因是
A. 朝鲜战争爆发的刺激
B. 美国的扶持
C. 东亚国家腾飞的启示
D. 冷战的影响
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冷战政策的效果较明显
B. 欧洲复兴的希望在美国
C. 美国意图控制和利用西欧
D. 两极格局激化集团内部矛盾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举措
A. 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 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C. 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爆发了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自发起义。起义导火线是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起义工人扩大到3000人,工人们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德国影响最大
B. 它是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C. 工人运动目标的政治性与经济性交织
D. 它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