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昭和史研究专家高桥正卫在《昭和时期的军阀》(讲谈社学术文库)中这样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高潮时期的191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强硬地提出了对华“二十一条”的要求。中国视此为“国辱”,一时间民族主义高涨,恢复主权和排日运动蓬勃发展。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接班人蒋介石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开始“北伐”,其态势对满蒙地区构成了威胁。陆军痛感为了国家的总体战略,需要获得满洲的铁、煤炭等资源,为了与“假想敌”苏联的战争,也急需确保满洲。当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成立了“国际联盟”,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建立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步伐。特别是在《九国条约》中,承诺了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综上所述,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三种压力”。为了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材料三1934年6月,伪满洲国协和会次长阪谷希一就明确说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竟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华北弄到手是最要紧的,也是大好时机。”

—《日本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

材料四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倾城。……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十朝都会,已成地狱,千古文明,惨作屠城。……中华不死,万众一心。上下同奋,日月同明,兄弟携手,急以见诚。……抗日有成。中华大地,始见和平。辟地开天,祖国新生,改革开放,华夏复兴。四海翘首,五洲羡惊,大同在梦,小康初成。

—201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满蒙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压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有成”的原因。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辟地开天,祖国新生”?

 

(1)依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局部抗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共是十四年。 (2)“外部压力”: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影响;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主宰的“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3)目的: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 (4)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理【解析】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析】 (1)依据:根据所学,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就进行局部抗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一共是十四年。 (2)“外部压力”:根据“一时间民族主义高涨,恢复主权和排日运动蓬勃发展”得出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根据“为了与‘假想敌’苏联的战争,也急需确保满洲。当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得出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影响;根据“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建立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步伐”得出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主宰的“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3)目的:根据“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竟不如华北”分析得出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 (4)原因:根据所学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即可。理【解析】 结合所学,回答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

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4)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对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 经济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材料强调的是

A. 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

B. 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

C. 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 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B.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C.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D. 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