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

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A.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 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D. 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D 【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国内经济困难,国外强敌侵略的严峻形势,蒋介石于1935年提出了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随后将“国防设计委员会”易名为“资源委员会”,并于1936年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此项运动目的之一是为对日作战在做准备,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态度问题,排除B;材料无关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 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 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虚,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白银1170多万两,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人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

C. 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

D. 田租入股加速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民、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

A. 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 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查看答案

19世纪后期,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到一战前,英国投资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1865年~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这一状况

A. 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

B. 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C. 削弱了英国的竞争对手

D. 制约了英国的技术更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