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 平衡了地区间发展差异

B.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C.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保障

D. 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C 【解析】根据材料“1938至1940年间”“民营工厂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内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本侵略对民族工业造成破坏,但更重要的是对抗战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内迁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是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排除A;民族工业内迁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无关,排除B;D显然不是材料中企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查看答案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 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 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

D.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查看答案

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上海外贸状况的统计表,这种现象反映出

年份

进口额

鸦片

棉布

棉纱

1850年

390.8万元

54%

34%

6%

1870年

6457.4万元

34%

50%

6%

 

 

A. 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B. 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C.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D. 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查看答案

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B.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查看答案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

A. 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迅速发展

B. 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开通

C. 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

D.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