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官民市的设置源于

A. 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 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 “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 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C 【解析】材料中的“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是由于清政府厉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因此宜民市的设置源于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源于”的要求,排除;D项结论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 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 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查看答案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有何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二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查看答案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材料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五“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材料五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