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 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 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 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 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 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 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 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 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 世纪末 17 世纪 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 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 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 1800 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 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 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变化:以港口为中心,水路到达的区域更广;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日趋规范严密和法制化;货物品种日益丰富;由朝贡贸易、市舶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变化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唐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欧洲国家新航路开辟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 (1)以中唐为界,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变化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这种不同的简要评价,应当联系所学,从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以及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500-2000 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 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 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 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 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 范、岛国位置

 

 

20 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 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 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查看答案

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创始员国,也是受益国之一。但20世纪60年代,随着法国实力的增强,法国不断用国内的美元储备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以至于尼克松说:“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表明美法的金融冲突引发政治危机    B. 反映出美法均势局面的形成

C. 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着挑战    D. 推动了美苏“冷战”的结束

 

查看答案

王家福在其著作中道“斯大林走向历史之际,国库为苏联积累了 2000 吨黄金,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存储,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 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这位学者认为斯大林(    )

A. 为苏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 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C. 收容了大量流浪的乞丐    D. 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