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 国际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的变迁

C. 战败的结局

D. 经济的落后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强调的是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步入了近代社会,所以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并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 议会拥有否决权

C. 设立责任内阁

D. 实行联邦制

 

查看答案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主要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一原则

A. 自由平等原则

B. 人民主权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三权分立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 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

C.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D.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休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有所弱化

B. 议会的立法权丧失

C. 国家的权力中心转到内阁

D. 民主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A. 天赋人权

B. 法律至上

C. 主权在民

D. 自由至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