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凤阳花鼓有一段歌词:“风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风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风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材料四: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食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结果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风阳发生巨变的关键因素。

(3)材料四中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经济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

 

(1)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左”倾错误未根本纠正,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2)实行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改革开放后,粮食总供量大幅度提高(或粮食增收、进口增加;);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坚定不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解析】 (1)原因: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二中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可知,我国到1977年农业产量仍很低,结合所学1966-1976年间我国政治领域的史实可知,这跟之前的“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有关;由材料一中的“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和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的史实可知,人民公社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左”倾错误未根本纠正,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推行了大跃进运动。 (2)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材料三中凤阳的巨变是指“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是由于实行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材料四中说到粮票的作用是为了“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是由于我国2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有限,为了保证供应而采取的无奈之举。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粮食总供量大幅度提高(或粮食增收、进口增加;),我国的粮食供应大大增加,已经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所以粮票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4)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四个材料是围绕新中国经济发展与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来组织材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革”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而改革开放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则是比较成功的,由此可以得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另外要坚定不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倍受青睐。16-17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1590-1644年间,美洲运往菲律宾(系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银共有4620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以致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属中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等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白银流动对当时的中国和西班牙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材料二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指出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举出两例“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今的网络热词。其实早在1992年,我国就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

A. 公私合营全面展开

B.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延伸

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查看答案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解体

B. 中西贸易发展

C. 经济结构变迁

D. 社会动荡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