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有两方面作用,同时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所以A不选。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企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B不选。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 ,C说法排除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说:“(中国)一场伟大的革命,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在于它将人类最广大的一群带入到一种新秩序之中……”。费正清所言“新秩序”指的是

A. 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刊于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此时中国的时局是

A. 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B. 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D. 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查看答案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 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 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 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 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查看答案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 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D. 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查看答案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