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反映了中国

A.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 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D.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商品冲击,“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说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C正确;A中已经解体说法错误,是开始走向解体;B中对外贸易没有体现;当时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时,商店可以在城市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坊与坊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动力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坊市制度的瓦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查看答案

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

A. 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 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 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

D. 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    B. 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

C. 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    D. 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

 

查看答案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A. 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C. 冶铁业规模宏大

D. 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的?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要打破僵化模式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材料二(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及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