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1)特点:源于西方侵略;移植西方文明;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至少答出两点) 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影响;促成实业救国思潮。(至少答出3点)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3)格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的: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 【解析】 (1)特点:根据“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得出源于西方侵略;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根据“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得出移植西方文明。 影响: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分析回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影响,促成实业救国思潮等。 (2)措施:根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结合所学回答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即可。 (3)格局:根据“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分析解答。 目的:根据“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分析得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订入中国,而业治种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古》

材料三: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950年开始生效……1840一185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体系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四:路易新•道格拉新认为1933年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统几乎使美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者“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剑桥欧洲经济史》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客观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囯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贸易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益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B. 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

C. 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 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

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

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