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A 【解析】“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说明新中国初期针织主题主要是民主政治建设,1953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1956年之后事情,故B项错误;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的主旨,故C项错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士、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 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

B. 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

C.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

D. 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

 

查看答案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

A. 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B. 侵华日军反战情绪滋长蔓延

C. 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D. 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37年8-9月中国第二战区的抗战情形。对表格内容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司令长官陶锡山

下达保卫晋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线部界国共兵力进行抵抗。

八路军15師师长林彪

在平型关率军伏市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1000余人。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

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国共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

 

 

A. 反映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B. 所涉会战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 期间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D.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查看答案

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