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下图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1)矛盾之处:一方面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2)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 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等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3)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未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未能使中国富强。所以,陈独秀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 (4)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5)政治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化三改造;思想上双百方针;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方针;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以来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中共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材料“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到“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反映出《申报》对辛亥革命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根据材料“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振兴实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主张和实践来分析出答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得出答案。 (5)根据材料“1949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归纳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据此回答:

(1)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首先表现为认识到以前的做法和思路不能再继续下去。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及时调整?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2)一个政党在危难中找到机遇,就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的探索。秋收起义后,中共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再次遭遇重大危机。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4)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材料二: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材料三: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2)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图一中会议的会址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4)结合材料三中的图二分析,为什么遵义成为历史名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人,每人推荐10部书。下面是这次征求中有3人以上(含3人)开列的相同书目及得票数统计表。

 

书名

得票数

书名

得票数

史记

19

资治通鉴、孟子

15

胡适文选

14

中国哲学大纲

13

论语

12

左转

11

庄子、科学大纲

10

老子、汉书

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百年史

8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共近百年史、历史大纲、科学方法论、古文词类纂、思维术

7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种源论、建国方略、独秀文选、红楼梦

6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5

社会主义讨论集、政治学大纲、(日用)百科全书、蔡元培言行录、自己的园地、伦理学、许氏说文解字、经史败家杂谈

4

楚辞、日知录、明夷义访谈录、进化论、西游记、宋元戏曲史、西洋哲学史、孙中山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申报50纪念册、新闻胡词典

3

 

 

(1)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目得票统计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根据材料提炼其中某一方面的文化素养,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一方面的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查看答案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B. 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