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1)世界各地间的交往扩大,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特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教材所学,有世界市场雏形的产生,以及在欧洲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过程中,英国地位特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此时世界贸易发展又表现出新的特点。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1)“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重大影响,即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等信息,并联系教材所学,即可回答出第一题。 (2)“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并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宗凤英:一件龙袍千两白银》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下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

——《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许晓斌、段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3)阅读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导致19世纪中期中英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如何看待“东方雄厂”这一赞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概括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历史……‘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 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查看答案

192712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 当时的中国人普遍穿西装婚纱结婚

B. 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C. 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D. 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