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A. 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 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 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 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B 【解析】 据材料“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理学的“知”是指道德伦理,先秦儒学的“知”是指真相、真理,两者有本质区别,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都是“致知”,故A项错误;“真相、真理”不能说明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

A. 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 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查看答案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查看答案

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 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 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 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