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会议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该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1)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失败(或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 (2)含义: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4)贡献: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解析】 (1)政策:根据“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原因:根据“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分析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失败;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 (2)含义:根据“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措施: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可。 (3)基本思想:根据“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得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4)贡献: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结合所学得出: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出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一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淡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一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的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政策?并回答这些经济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531961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3%,而共同体6国的年增长率则为7.8%;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从1947年的32.5%下降至1962年的17.3%,而共同体6国则从1947年的11.4%猛增至1962年的27.6%。以上数据最能说明

A.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资本主义世界两足鼎力局面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查看答案

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 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 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

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 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