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无预焉。汉初若稍稍欲返古贵族分割宰制之遗意,然卒无奈潮流之趋势何!故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途径

法律(标志)

国家政体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美国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德政体为例从君主和议会权力方面说明其差异性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德国民法典的制定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和讨论的阶段。……从1873年德意志帝国修改宪法到1896年8月24日《德意志民法典》公布,在长达20余年的制定过程中,历经两个起草委员会、一个议会的专门委员会的讨论,两次把草案公布向公众证询意见;参加委员会的不仅有专门的法学家,还有经济学家与各种实务工作者,参加讨论的更是广泛,许多著名的法学家都提出详细的意见,从极不相同的角度提出批评性意见。……民法典公布后,同时或相继公布了一些必要的附属法律,这些法律都与民法典同时施行,最主要的是民法典的施行法,详细规定了民法典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与各邦的邦法的关系,全面地、彻底地解决了、完成了制定民法典的任务——统一全德的私法。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说。德国民法典在其生效之时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最好的法典,我以为,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

—摘编自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民法典形成过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殷商时,土地归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所有,西周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春秋以来,周天子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能力,土地所有权下移,土地归诸侯、卿大夫支配使用。直到战国前期,在各国范围的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诸侯。诸侯用分封、赏赐、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封君、功臣。“从土地和权力的关系看,春秋一代与西周相比,土地占有关系并无本质的突破,只是在多级占有关系中主导地位与非主导地位升降……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是在战国中叶以后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突破了一元性的多级占有形式,而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摘编自张云樵、曹东方《试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中叶以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占有的几种形式。

材料二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越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 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 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C. 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D. 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 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