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 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解析】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排除C;材料没有官营手工业信息,无法得出“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查看答案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D.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查看答案

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A. 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B. 农业完全商品化

C. 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