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促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对策。美国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通过法律并颁布实施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精英的引领作用。(只要答出3点即可,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2)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民主制度。 (3)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大力支持改革;改革要与关注民生结合起来,建立保障体系;改革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要依法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第(1)问,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背景、内容回答。 第(2)问,根据“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得出答案“直接救济;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回答直接救济他以工代赈的意义。 第(3)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题干有限定时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且涉及全球化,从而得出答案。 第(4)问,谈认识,认识的角度有很多,可以从改革的原因、意义角度切入,同时注意中外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

①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②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③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东部时间5月3日,美国国家纳税人联盟(NTU)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发出公开信,反对美国政府近期在贸易方面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封公开信由超过1100名经济学家联合签署,其中包括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特朗普之前28年来历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这表明

A. 美国的经济学家均崇尚贸易自由主义思想

B. 美国的经济学家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

C. 美国的经济学家均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

D. 经济全球化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格局

 

查看答案

2009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积极合作的中美关系。下列中、美两国都参加的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为发展原则的经济集团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亚投行

 

查看答案

今天,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下列评价较客观的是

A. “他在现代史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

B. “在我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破坏性的人物。”

C. “他主要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给了我们自由。”

D. “现在俄罗斯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了,而这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过错。”

 

查看答案

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 国家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 目的战胜国内外一切反动军事威胁

C. 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