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1)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 (2)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加剧、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主题及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等角度组织回答。 (2)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组织答案。根据材料二“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可得出国民革命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与辛亥革命相比,……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体现出国民革命群众基础更广泛;“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体现出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 可得出国民革命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材料最想表达的是

A. 商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放松抑商政策

C. 南宋时期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并不具有典型性

 

查看答案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查看答案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下列属于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措施的是

A. 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B. 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

C. 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