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

A.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B. 迫使各国加快合作以应对危机

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 各国的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各国为摆脱危机”、“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无从体现“合作”,排除B;C项揭示的是罗斯福新政,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各国国内阶级矛盾,排除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福利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1951年

20.74

145.08

1982年

685.10

3166.98

 

 

A. 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 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C. 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

D. 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查看答案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

A. 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B. 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C.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D. 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1932年大约有2万名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A. 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 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C. 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 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

B. 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

C. 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

D. 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查看答案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也可以姓,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美国罗斯福新政

C. 苏联斯大林模式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