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C 【解析】据材料中战前战后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并没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故A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道光与咸丰并没有反对中英贸易,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材料中的数据说明英国通过战争并没有实现其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鸦片战争以后,中英贸易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

类别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 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

C. 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

D.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查看答案

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作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实际是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的打铁作坊;至1890年,该机器厂已拥有车床10多台,可容纳200名工人。这家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B. 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C. 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国外消费市场的扩大

 

查看答案

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查看答案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 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 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查看答案

宋朝梅尧臣有一首《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文中所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A. 水磨    B. 筒车    C. 水排    D. 翻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