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追求更多的财富,而不是倡导节俭。再根据题干“根源”要求,可知C项属于经济方面,属于内部原因,最为根本,正确;A项属于外部客观原因,排除;B项属于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是根源,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 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外商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查看答案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B. 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 扭转了外贸入超的局面

D. 抑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到中国的印花布往往要亏本60%以上才能卖出,同时每年从广州运出的茶叶却超过26万担。在东印度公司开往中国的船只上,白银经常占货仓总量的2/3以上。这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工业产品缺乏需求

B. 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英国对华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D. 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掠夺中国大量白银

 

查看答案

(题文)据统计,1894年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流通量(包括运到通商口岸供出口的部分)比1840年增长约60%1890年经上海、天津两地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量比1869年增幅高达百余倍。这体现的实质问题是近代

A. 人口增长扩大了粮食的需求量

B. 运输条件改善加快粮食流通

C. 东南沿海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