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服”、“粤纱”等。此材料印证了

A. 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 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 西方经济侵略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

 

A 【解析】上海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服”、“粤纱”等。这些都说明清代中期,中国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内市场的扩大,故C项错误;此时还没有出现西方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B.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C. 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D.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查看答案

2015年6月6日,在澳门举行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中国瓷器“美人枕”拍出了3.5亿港元天价。“美人枕”质地细腻,釉色白润如玉,工艺精巧。“美人枕”应是

A. 唐代越窑的瓷器

B. 宋代定窑的瓷器

C. 宋代独一无二的白瓷枕头

D. 河南定窑的产品

 

查看答案

(题文)明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 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变化

B. 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 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元、明、清三朝的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帔、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鸡褥子、靠垫、枕头等,崇尚花团锦簇,采用的都是江南云锦。朝廷在南京、杭州、苏州等地设立官办织造局,一时间江南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材料反映出

A. 宫廷订货促使江南丝织水平领先

B. 皇室贵族的喜好决定手工业水平

C. 江南丝织业生产领先于全国水平

D. 官营手工业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为明代税收主体

D.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