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

 

(1)特点:司法审判专业化、独立化;借鉴西方司法模式;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崇律师辩护制度。 (2)弊端:建立和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 【解析】 依据材料中“实行控审分离”“区分民诉、刑诉的主”“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及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简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 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 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 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 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