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

(题文)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

A.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北宋商业繁荣

D. 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C 【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商税大幅增加,这说明当时商业繁荣,故商税增加,故C正确;商税大幅增加并不能说明坊市界限已被打破,故A错误;商税增加与货币经济的地位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而是强调商业繁荣,商税增加,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这说明:

A.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 牛耕广泛推广

C. 牲畜比较缺乏

D. 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提出《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A. 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 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 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D. 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