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 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 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D 【解析】 《共同纲领》在1949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私营经济发展,1954年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故要求社会主义改造,这体现了中国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D正确;1954年宪法并不是对《共同纲领》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与发展,故A错误;《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B错误;《共同纲领》由政协会议通过,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 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 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查看答案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 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 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D.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

A. 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    B. 实行核定地价政策

C. 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D. 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查看答案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 《海国图志》    B. 《新学伪经考》    C. 《民报》    D. 《新青年》

 

查看答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 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