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析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贸易、自由市场、自由资本主义);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等。 (2)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英美中等国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国家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打击后,认识到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调节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确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看出英国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看出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危机的影响、苏俄经济建设经验的影响和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等方面来回答。 (2)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联系所学可知,是指分别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即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三大改造的完成和苏联模式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此时全球化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A. 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B. 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C. 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D. 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

 

查看答案

读《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 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 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组织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