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

唐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武则天不得人心

B. 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

C. 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D. 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

 

D 【解析】材料中“地实寒微”是指地位卑下,所以不配称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斗争,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历史潮流问题,而且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剑桥中国秦汉史》指出:在内战的过程中,一批刘邦的盟友已经取得了帝国之前的列国的某些领土,并自己称王。刘邦已经承认了他们;这时他被公认为皇帝,如果他希望保持他们的支持,他就不能立刻剥夺他们艰苦赢得的成果。这表明汉高祖分封异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

A. 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 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应封王拱卫中央

C. 王朝建立初期力量较弱,封王以稳固统治

D. 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经常巡游天下

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 礼乐制度的崩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韬(1828-1897年)早年因同情太平军而见疑于清廷。1862年,他逃到香港,担任外国人主办的《香港新闻》的编辑。1867年,他前往苏格兰,旅居欧洲两年,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1870年,他返回香港,任《循环日报》编辑。凭借这一有利地位,他抨击清政权内部的腐败,建议开发矿产、兴建纺织厂、制造汽船铁路、电报线和发展海军。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但是,他不是一个激进者,并不急切地要求中国古老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主张逐渐使西方有用的东西同中国的基础相结合。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主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