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 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 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 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 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踹匠会馆”是农耕文明的另类,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是农耕文明的附属物。建立“会馆“是个关键字眼说明罢工绝对不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所以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是不能选的。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是矛盾的,所以不能选。 材料反映的是私人手工业,所以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当然不能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指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查看答案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D. 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查看答案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 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C.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 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礼崩乐坏

B. 铁犁牛耕使用

C. 井田制瓦解

D. 赋税制度改革

 

查看答案

(题文)《易经》曰:“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当时社会分工落后

C. 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 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