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19695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C 【解析】 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要借外债,这也体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 实行市场经济

D. 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查看答案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 “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 “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