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 【解析】 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 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B. 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 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D. 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查看答案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

A. 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 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

C. 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 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

C. 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 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

 

查看答案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查看答案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