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主要意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 (2)看法: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 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 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 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本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解析】 (1)本题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措施:根据材料中“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并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举措可以推出措施为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根据史实,随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布尔什维克党以此幻想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本题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看法:从“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们所需要的一切”以及“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等内容可以推出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让步:结合相关史实,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对农民的让步有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农民私人买卖以及相关史实可以推出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3)本题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办法:根据国家对农民购买工业品和出售农产品的原则可以推出办法是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根据史实,国家拿走农民太多东西,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启示:本题主要通过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效果对比方面作答。根据“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可以得到注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启示;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中关于农业的政策,可以推出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根据对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根本性认识,可以推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的《海上丝路史话》

材料二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

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外汇储备

工业成品占出口贸易比

贸易伙伴

1978年

206亿美元

第22位

/

45.2%

几十个

1997年

3250.6亿美元

第10位

1399亿美元

86.9%

227个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和唐宋两时段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分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概述中国政府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而采取的举措。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查看答案

凯恩斯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比作一对“孪生兄妹”,他在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仪式上不无先见之明地警告:“‘邪恶精灵’必会诅咒这对‘孪生兄妹’”,“你们两个娇儿长大后将成为政客;你们的每句话和每个行动都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你们决定的事情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另有所图。”凯恩斯认为“孪生兄妹”将

A. 破坏世界金融秩序

B. 导致英国失去金融霸权

C. 加强美国对外扩张

D. 有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

 

查看答案

美英于1945年12月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和帝国特惠制,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A. 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 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体现

C. 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 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转型

 

查看答案

1987年9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对邓小平说,八年前你在访问

美国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这则材料说明

A.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 中国、苏俄都与美国保持友好

D.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