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由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材料二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做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百万余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从一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请思考:

(1)材料一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1)认为维新派过于急躁、冒进,导致了变法失败。 评价: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 (2)关系: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打击面过宽,使顽固派的力量壮大了,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要注意团结一切力量,壮大改革派阵营;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等。 (3)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解析】 (1)认识:根据“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得出认为维新派过于急躁、冒进,导致了变法失败。 评价: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 (2)关系:根据“废八股,……裁撤冗员……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分析得出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打击面过宽,使顽固派的力量壮大了,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可从改革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壮大改革派阵营、循序渐进等角度分析回答。 (3)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戊戌变法的背景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查看答案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唐代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唐代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对外交通发达

C. 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D. 唐代重视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华盛顿去世以后,亚伯拉罕·林肯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给太阳增添光辉或给华盛顿的名字增添荣耀都是不可能的。”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借太阳的独一无二批评华盛顿的专制

B. 表达对华盛顿的哀思

C. 告诫人民不要过多抬高华盛顿的地位

D. 极言华盛顿所得荣誉之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