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政局动荡不安

B. 社会分配不公

C. 土地兼并严重

D. 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 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

B.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 “夜市”在城市生活中越发繁荣

D. “草市”在商业活动中作用显著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A.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查看答案

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B.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文萌芽的出现

D. 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

 

查看答案

(题文)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