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 B. 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 D. 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漕运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抓住题干 “根本原因”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因为京城是政治中心,而经济中心远离政治中心,因而漕运的出现是必然,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与漕运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项没有依据,材料信息并没有提及漕运的具体线路,并非仅指长江航路,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明代商帮代言人王来聘在训诫子孙时指出:四民之业,惟士为高,然若无成,不如农贾。这表明

A. 明代山西商业传统极为浓厚

B. 商人阶层未全摆脱官本位价值

C. 明政府始终奉行传统的政策

D. 商帮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

都江堰、郑国渠

-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查看答案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 棉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 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 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 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查看答案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