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7月18日至19日,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在南斯...

1956年7月18日至19日,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政治会晤。7月20日,三国领导人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这表明

A. 不结盟思想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

B. 不结盟运动已经形成

C. 不结盟运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起来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A 【解析】 试题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题干时间是“1956年7月18至19日”,此时不结盟运动尚未形成,B、C项可以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D项也可排除;三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明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 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 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 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查看答案

(题文)“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 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 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 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 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是商业中心

B. 繁忙的海外商运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区域商帮的出现

 

查看答案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