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取代之前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6年出...

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取代之前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6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这些改变表明

A. 国家经济管理模式已发生了变化

B.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国家计划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

 

A 【解析】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取代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6年 “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表明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A项正确。市场经济的发展仍需国家的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已经建立,符合史实,但不是该变化的原因,故排除C项。国家的重心始终在经济建设,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1年,我国在允许个体工商户以“请帮手”带徒弟”的名义下解除了对雇工的禁令。邓小平就1984年出现的“雇工数量较多的情况”指示“放两年再看”,1987年又说“可以再看几年”。中央的这些政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公有制主导地位已动摇

B.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C.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逐步放宽对个体经济的限制

 

查看答案

浦东属于上海的城乡结合部,沿江部分是市区重化工产业的延伸与疏散地。浦东开发后,当地不仅拥有众多国家级的产权市场和证券市场等,而且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也逐渐成为浦东的工业支柱。这反映了浦东开发

A. 重塑上海金融中心地位

B. 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C. 促进上海资源优化配置

D. 为国内改革提供借鉴

 

查看答案

1979年底,邓小平在会见美国百科金书出版公司能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时说:“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次谈话直到1990年前后才公之于众。对此合理的解释

A. 传统经济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

B. 经济体制变革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C. 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务实谨慎

D. 思想保守影响了改革策略的贯彻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政府将一度下放的财权、银行权集中起来,取消企业利润留成办法,并从行政管理上对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削减,建设项目需纳入国家计划。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稳定社会秩序

B.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恢复国民经济

D. 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3—1956中国农户参加集体化组织占全国总农户的比例统计表(部分)。据表可知,当时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年份

总比重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1953年

39.6%

39.3%

0.3%

 

1954年

60.3%

58.3%

2.0%

 

1956年

96.3%

 

8.5%

87.8%

 

 

A. 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

B. 消除了“左”倾的影响

C. 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D. 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