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

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年)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73

8.1

8.1

91.9

8.5

83.4

1893

8.4

0.6

7.8

91.6

13.0

78.6

1903

15.0

0.7

14.3

85.0

22.3

62.7

1910

17.6

1.5

0.1

16.0

82.4

17.0

65.4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A. 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B. 仍以进口工业原料为主

C. 国际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D. 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 【解析】根据“1873-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可以得知,中国进口的机器及大工具等生产工具数量上升,消费品数量相对下降,表明近代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1930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进口工业原料,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中国的进口数量,没有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结论,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我国民族企业中,织机从1913年的4633台增加到1916年的5983台,1918年达7985台。这一时期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被迫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 国内民众开展抵制外货的运动

D. 民族资本家侧重于发展轻工业

 

查看答案

从整个近代看,我国民族工业90%的工厂集中于沿海各省,其中大多数设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仅上海一地就占了48.7%。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产生于东部沿海

B. 半殖民地的性质

C. 浓厚的爱国意识

D. 依赖于外国技术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演化的总趋势是朝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目标靠近,但于封建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力量和外来殖民势力的干扰,这种不断地接近运动又始终不能顺利完成。”这表明中国

A. 传统经济的顽固

B. 民族经济力量弱

C. 殖民地化程度深

D. 近代化道路艰辛

 

查看答案

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主张“官合民之力以收利权”,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倡导商民附股洋务企业。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A. 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

B. 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

C. 反映了洋务企业资金的充足

D. 表明中国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进入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纺废织存”的现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方纱厂产品的物美价廉

B. 中国棉纺织业被迫实现近代化

C. 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棉纺织业内部分工的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