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139...

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这说明

A. 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

B. 分封制解除了边患导致了内忧

C. 分封建制仍然威胁皇权

D. 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没有影响

 

C 【解析】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这并不能说明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解除了边患,故B错误;朱棣以燕王身份起兵,夺得帝位,说明明朝的分封建制仍然威胁皇权,故C正确;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说明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加强了君主专制

D. 导致了冗官局面

 

查看答案

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决策中心的转移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材料反映,武帝时期

A. 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

B. 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

C. 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D. 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

 

查看答案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