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

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 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C. 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解析】“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说明了的一家一户家庭生产的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产品的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扰车)、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种植面积已遍及南方

 

查看答案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个体手工业

 

查看答案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C.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东尼·斯沃福德是一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兵。他于2002年10月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我参加了海湾战争”的文章,其中写道:“当我看到燃烧的石油并冒出的尘埃覆盖在我的军服上的瞬间,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

材料二下图所示的是一只栖息在波斯湾地区的普通海鸟。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羽毛变成了黑色,它的目光充满惊恐。原来清澈湛蓝的海水也变得漆黑污浊。这一幕发生在20世纪末的海湾战争中。

材料三在巴士拉地区,畸形和患有各种怪病的儿童不胜枚举,当地医生说,这都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使用贫铀弹造成的,其致病机理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相似。该地区自1999年8月至10月共出生1800名新生儿,其中有10个新生儿没有脑组织,8个患脑积水,6个四肢畸形

—《羊城晚报》

请完成:

(1)结合安东尼·斯沃福德所说,分析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真实目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战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土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读下图“激烈竞争角逐”: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能够拥有“隐蔽”的否决权?

(2)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百般挑剔美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材料三你认为联合国今后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