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

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的发表

A. 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

C. 引发了德意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消息很快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故B项错误,A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他于1898年4月撰写了《劝学篇》一书。该书广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张之洞的主要思想。作品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内篇重申纲常名教;外篇全面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他在《劝学篇序》中说:“自乙未(1895年)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日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他认为“外洋之强由于学”,兴学育才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方略,他倡导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民主”、“民权”等部分讳莫如深。

——摘编自冯天瑜《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之洞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张之洞思想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28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第13天,秘密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赫鲁晓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导弹。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导弹。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电台中宣布撤回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到底谁是赢家?肯尼迪认为是美国,他警告他的下属们和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地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但他自己还是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做出了一些大的让步。”但他还说:“我们从肯尼迪那儿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准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伟大的胜利。”毕竟,就算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在越南、格林纳达、阿富汗、伊拉克没少打仗,但卡斯特罗直到今天还躺在美国的后院抽着雪茄。让世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美苏都是赢家。

一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秘密外交使悬崖边上的核战争归于和平》

(l)根据材料,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名著《中国问题》中总结出中国文化存在三个特点(如下图所示),这些特点是造成中国文明独特形态的重要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人地关系及土地的有效利用是土地制度的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这一时期许多地主因为由农村迁居城镇而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由于对土地无法直接经管,于是地主往往在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经营权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甚至可以另行雇佣雇工进行生产。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经营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一一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

材料二美国建国初期地广人稀。《1785年土地法令》和《1787年西北土地法令》规定政府以较低价格出售公共土地。1862年《宅地法》规定凡没有持械反抗过合众国的美国公民,每户交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申请取得160英亩西部公地,连续耕作5年后,可免费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可耕种的公有土地基本上已经分配完毕,由于大量的开发、砍伐森林,大量使用化学制品,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的程度,这样政府土地工作的重心就从单纯的公有土地的分配转移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上来。

—摘编自《国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说明明清时期永佃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公有土地分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