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C 【解析】由题中“……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这反映了国民政府认为中国的商民无力单独承购经营原日伪企业,因此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故C项正确。并购国有其实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损害,并不是一种缓解,故A项错误。B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故B项错误。不能通过并购国有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营企业改革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491957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纺工业    B. 突出体现一五计划建设的特点

C. 上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了改善    D. 说明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明显好转

 

查看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 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 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 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查看答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孝”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修身”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以“孝”“悌”“慈”为根本,通过用“忠恕”之道,将“孝”“悌”“慈”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

——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