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C 【解析】从“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以得出作者认为虽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但是人们的民主意识依旧匮乏,所以他主张要提升国民意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在形式上中国是统一的,并没有带来社会动荡;B选项错误,作者认为辛亥革命“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新的政治面貌”。D选项说法不准确,作者认为在政治上共和体制已经足够了,他想革新的是人民,而不是国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中表示,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均认为有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的就职宣言亦申述了与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近乎一致的对外政策。由此得出,民国政府的承诺

A. 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为新政府的国际承认奠定了基础

C. 阻碍反封建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D. 是迫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压力

 

查看答案

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 维护政局稳定

B. 进行革命动员

C. 建立统一战线

D. 培育国家认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 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 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 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查看答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 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 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 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