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题文)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A. 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B. 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C. 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解析】试题据材料“1984年……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党中央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故C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提出,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风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 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 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 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查看答案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 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 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 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 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A. 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 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A. 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 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 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 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