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等,科道官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就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行使职权”……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至1954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1)变化:清朝时,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只对皇帝负责;民国前期,监察机关独立,对国民大会负责。清朝时,监察范围广泛;民国前期,党政监察分离。 背景:受到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受到苏联的影响;广泛发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意义:防范贪腐,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任意2点、3点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給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等”、材料二“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行使职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监察机关的地位、负责对象、监察范围等方面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影响、辛亥革命、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本题据材料三“收集苏联社会主又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苏联影响、领导体制、群众基础等方面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政权、民主法治、国民经济等方面简析其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  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一早在清末,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健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 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

C. 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题文)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