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他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哪些因素促进了落后国家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1)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导致“地理大发展”。 (2)地位:世界贸易中心。 原因:工业革命。 (3)组织形式:垄断组织。 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4)因素:资本输出、掠夺贸易。 【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事件:由材料一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公元1500年前后”、“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等信息可以得出是指新航路开辟。 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对世界、对欧洲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具体来说就是,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导致“地理大发展”。 (2)地位:由材料二中英国在1835年和1870年在世界贸易中的数值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就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有足够的实力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3)组织形式:由材料三中的“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指垄断组织。 阶段: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以这时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的时期。 (4)因素:题目需要“依据材料四”回答。由材料四中的“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他们的传统自然经济”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因素是资本输出、掠夺贸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查看答案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 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时期,一项改革措施被认为是“工商界的法西斯主义”,有人攻击它是“偷偷摸摸搞社会主义”。据此推断这一改革措施是

A. 整顿银行业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推行以工代赈

D.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查看答案

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 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

C. 工业革命的成果被苏联直接弃用

D. 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

 

查看答案

(题文)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 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B. 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 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 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